重遊望海巷 

 

「望海巷」不是巷,而是一個可以眺望大海的漁村,擁有一個二級漁港,叫「望海巷漁港」。它和八斗子長潭里漁港隔著平浪橋相比為鄰,在濱海公路上,是東北海岸線上基隆市的極東點,和新北市的瑞芳區交界。

 

本地最早有個很奇特的名字,叫「換番」,因為在還沒有貨幣流通的年代,是八斗子居民和原住民以物易物的交易場所,故名。日治時期這裡約有10多戶人家,後來因為八斗子長潭填土後,長潭邊土地被徵收闢建為北部火力發電廠,當地居民一部分就搬遷來此定居。據說,戰後國府接收台灣,是本地第一任里長將地名改為「望海巷」。

 

望海巷-6378.jpg

 

望海巷-map.jpg 

 

 

從八斗子走北寧路往東,看到樹立在平浪橋頭的小卷風車,再往前面拐個小彎便是望海巷了。平浪橋下的海門外有一片平坦的海蝕平台,海水低潮時平台露出水面,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千疊敷」,是本地居民摘取海菜最好的天然菜園。

 

望海巷-6333.jpg

 

望海巷-6335.jpg

  

望海巷-6334.jpg 

 

望海巷-6435.jpg

 

望海巷-6346.jpg

  

望海巷-6460.jpg

 

望海巷-6426.jpg

 

望海巷-6433.jpg

 

順著公路穿越頭尾相距大約500公尺望海巷,尾端路旁有一座基隆市與新北市的界碑,望海巷這邊屬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進入新北市那頭便是東北岸濱海公路,一路可直通福隆、礁溪、宜蘭、蘇澳,銜接蘇花公路到花東 

基隆市公車行駛到此處便調頭迴轉,猶記得以前這條公車路線是「103望海巷」,不知何時何故改了稱「103八斗子」,顯然的和八斗子線合併了,兩者走的是同樣路線,只是公車從八斗子到望海巷,還需再經過兩個站牌。

 

望海巷-6446.jpg

 

望海巷-6463.jpg

 

  

望海巷原本是一片參差嶙峋渾然天成的天然岸岩,和視野遼闊徐風推浪的海天美景,每到假日總是吸引成群的遊客到這裡來戲水,但是隨著望海巷漁港的建設,已經讓這一片美景減色了不少。如果,你沒見過當年原始的海岸之美,你絕對難以憑空想像它到底有多美!!

 

望海巷漁港起建於1962年(民國51年),工程中利用炸藥炸開海邊的岩礁,挖掉了近岸的淺土,開闢成泊船區,築起厚厚的灰灰的混凝土防波堤,再拋入層層疊疊的消波塊,成了現在的模樣。築港工程分區分期陸續進行,直到1986年才全部完成。經濟開發和自然生態的保持不能兼顧,就像魚與熊掌不能兩者並全,但當事後發現,失去的比得到的多得多的時候,一切都已無法回溯既往。

 

望海巷-6342.jpg

 

望海巷-6339.jpg

 

 

在現地拍照時,曾努力試圖從各個角度排除去一切人造建體,以便找回記留存憶中的海岸印象,但任無論如何取捨鏡頭,總感受不到那種原始的恢宏和澎湃的氣勢。如果拿今昔相比,今日留下來的雖也稱美景,卻是一幅差勁整容術後的破裂美景。

 

望海巷-6350.jpg

 

望海巷-6408.jpg

 

望海巷-6486.jpg

 

望海巷-6422.jpg

 

望海巷-6407.jpg

 

只要稍微細心的觀察,猶可以發現當年造港留下的粗暴痕跡,現在也只能從這些痕跡去想像造物的鬼斧神工之妙。下面這張圖中,對面坐滿釣客的黃色岩礁原來是向著相機這邊延伸的,硬是被從中截斷,開出船行的水道。

再後的兩張圖,更明白顯示被截斷後的岩礁前半段,除了被一道醜醜的防波堤黏在身上之外,更遭到七橫八豎的消波塊強行霸凌,只能默默的露出它亮黃的岩石本色訴說無盡的辛酸。

望海巷-6360.jpg

 

望海巷-6355.jpg

 

望海巷-6358.jpg

                                                         

 

望海巷漁港是一個空間不大的小型漁港,除了港邊有一座簡單的維修塢和一所私人小型冷凍廠之外,並沒有魚市場的設置,漁獲物通常卸船後直接運往附近餐廳或魚市場銷售。船隻多在 50噸以下,還有一些出租的小型海釣船,作業地點通常在可以當天往返的沿海一帶,每到黃昏之時,所有漁船便帶著萬點漁火,魚貫出海,場面非常壯觀。

 

海科館的潮境海洋中心就在漁港的左側對面,這一帶海域最近發現大量軟珊瑚群,台電深澳電廠擴建,計畫在附近興建卸煤碼頭,遭到環保團體群起反對。除了環保團體阻擋卸煤碼頭,海科館也爭取希望將整個望海巷灣澳劃為海洋資源保育示範區,加強海洋教育與保育工作。

 

望海巷-6395.jpg

 

望海巷-6409+.jpg

 

望海巷-6388.jpg

 

望海巷-6384.jpg

 

望海巷-6420.jpg

 

望海巷-6398.jpg

 

望海巷-6390+.jpg

 

望海巷-6364.jpg

 

北向的內防波堤上用水泥建了三座供遊客休憩的迴廊,在海風侵襲下紅色油漆已見斑駁脫落。堤身設置成一面詩牆,詩牆左右兩側彩繪了四尊門神,大概是藉以祈求風調雨順,保佑討海人出入平安吧。

無論人間多少繁瑣事,在這裡享受片刻的沉靜,看看海和天,看看港邊垂釣客的舉手投足,看到有趣處不經意的自己會心一笑,都是一種全新的感受。

 

望海巷-6403.jpg

 

望海巷-6410.jpg

 

望海巷-6470+.jpg

 

望海巷-6488.jpg

 

 

望海巷漁港,每一年中的有一天午夜11點之後是特別熱鬧的,那就是基隆市一年一度的「雞籠中元祭」,當夜晚燈車遊街完畢後,所有讚普的水燈頭都會到這邊來進行「放水燈」儀式。水燈由人員護送下水,點燃後就看海面金光點點隨浪漂而去,海岸邊金銀紙箔隨著燃燒的火燄飛揚,夾雜鑼鼓聲,誦經聲,交談聲,驚呼聲,吆喝聲,萬聲齊沸,很是特別。

 

望海巷-放水燈.jpg

放水燈(取自網路照片)

 

 

沿著望海巷後方山邊有一條鐵路,記憶中順著一號隧道下來還有一個小車站,站名是「八斗子車站」(其實只是在鐵軌旁左右各建一條混凝土月台,供乘客方便上下車,月台上立個站牌)。由於這一段鐵路已經停用多年了,拍照的時候,除了生銹的鐵軌和叢生的野草之外,就沒有找到月台的蹤跡。

這條鐵路是台鐵深澳支線,據瞭解是日據時代,日本人為了運送金瓜石的礦產而鋪設的,後來也兼做客運,再後因為金瓜石停採,濱海公路開通,鐵路的用途不大就廢止停用了。原本鐵路從瑞芳通至水湳洞(位在金瓜石山腳下),之後深澳電廠以後的路段被拆除,現在僅存大約6公里的路軌。有人提議,海科館開館之後將鐵路重新開通載客,若真如此,一則部分舒解公路交通,二則給了遊客鐵路懷舊之旅的選擇,相信對瑞芳、八斗子、金九這一帶狀觀光產業的帶動,必然有極大的助益。

 

望海巷-6441.jpg

 

望海巷-6429.jpg

 

望海巷-6443.jpg

 

 

望海巷的土地公廟為「福安宮」,民國66年,因為擴建北部濱海公路,把土地公廟由海邊遷移到對面山坡現址重建。但重建時政府只給了18千元拆遷補償費,在那個年代民眾抒發不滿情緒的管道有限,因此留下一個有趣的現象。居民在土地公廟門柱上刻寫著「換番築路千歲改,翻修賠償萬捌元」一副對聯,是抱怨也是嘲諷,在台灣的廟宇實在罕見。

 

望海巷-80246.jpg

 

望海巷-5248.jpg

 

 

細看望海巷的一景一物,重拾年少時的點滴回憶,小漁村的改變,少了弄潮人,多了垂釣客,少了潮間蟹,多了浮油和垃圾。台灣被譽稱福爾摩沙,本來有數不盡看不完的天然美景,由於人們的不重視和現實利益之下的短視,現在不能再肆意揮霍了。有關單位施政同時,應該仔細想想,我們要的是什麼?? 我們要給後代子孫留下些什麼??

赫然看到這一家掛在牆上的門牌,或許和維克有同樣的感慨,不忍舊時光的倏然遠去,依然留戀的用著老地名

 

望海巷-6490.jpg

 

 

 

 

 

 

 

 

 

 

 

 

 

arrow
arrow

    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