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練習》家-四海為家


家,對你來說,哪裡是家?

 

年輕的時候,常聽到一句話:男兒四海為家。這是師長們鼓勵後進晚輩的話,也是少年郎自我豪壯的一句話,聽起來很口號,沒有太深刻的感覺。

 

年紀稍長以後,進了軍校,下了部隊。長期住校,長期隨著部隊在本島、外島東南西北輪番的遷徙,住的都不是自己的家。在校期間,每當休假日才是回家的時間,到了部隊,每當沒有輪戰備的休假日才是可以回家的時間。在校,年輕愛玩,休假日不一定回家。在部隊,離家遠了,責任重了,時間不充裕了,休假日想回家卻不一定回得了家。

 

 

高中畢業後上軍校,軍校畢業後分發到部隊,學校和部隊離家都很遠,這是我初次「離家」,這時間我是家庭中唯一遠離家、遠離父母的一個,也是第一個。當年,沒有高鐵,鐵路沒有電氣化,中山高速公路正在興建,連啟用都還沒有。記得從台南新訓基地回台北,例假日裡縱使搶破頭才買到一張票的公路野雞巴士,一趟車程要花八個小時,搭火車也要五、六個小時。那時的時空距離,絕不是今日的我們可以想像。對家而言,我成了在三萬六千方公里土地上離鄉背景的流浪客。

 

在離島服役的日子,我前後兩年又兩年,在金門住了四年多。

第一個兩年,金門的各方面都還在積極建設中,花崗石醫院和尚義機場尚未完工。台金之間沒有噴射客機飛航,有的只是班次和載運量都有限,俗稱「老母雞(機)」的C-119軍用運輸機,當時我還是個基層軍官,也就是軍中說的「菜鳥」,每三個月一次的返台休假是無緣搭飛機的。

返台休假有一個很莊嚴的名稱,叫做「探親假」,當然這是在沒有特別任務的情況下,有任務的時候,例如逢到重要年節、戰備演習或年度裝備檢查,探親假一概延後。記得有一次,師裡面有一個駐守海防的步兵連連長,趁著夜黑風高的掩護失蹤了,這絕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件,金門實施號稱「雷霆演習」的全島大搜索。搜索持續了一個多月,幾乎是地皮翻三尺,全島人員進出管制。演習之後,管制解除,光是等候分批補休探親假,就等了半年。

 

返台探親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俗稱「開口笑」的運補艦,是一種艙口開在船頭的平底船,航行「黑水溝」台灣海峽的時候,活像一個大臉盆在水面飄,速度不快而且搖晃到不行。臥鋪,船上是有的,不過僧多粥少,基本來說一般官兵分配不到鋪位。很多人在燈光昏黃的底艙、通道、階梯轉角處席地或坐或臥,更多的人帶著行李就在這些地方遊動,想找尋一塊可以找到的空位,一邊找一邊跳著前進,深怕踩到那些攤滿一地的手和腳。

船剛起航還好,空氣是新鮮的,心情是愉快的。幾個小時以後,船身搖晃明顯的加劇,該熄滅的燈火熄了,微光中已經適應了隆隆震耳的引擎聲,但是換來了空氣中濃濃的柴油味和汗臭味,於是開始有人暈船嘔吐。平日雄糾糾氣昂昂的陸軍旱鴨子,到了船上就變成一條條嘔吐蟲。

如果,你要問我船的「速度不快」,是不快到什麼程度?我可以這樣說,當我在料羅灣登船的同時,你在桃園機場登上747,當我臉色發青、腰酸腿軟,七葷八素的在高雄港上岸的時候,可能你已經四平八穩坐在百老匯戲院裡看戲,或已經在洛杉磯的落日大道欣賞美女了

 

那年代,沒有手機,沒有呼叫器,連公用電話也沒有,更遑論電子郵件和msn,和台灣的家人聯繫只有一種方式寫信。信件往返也是「開口笑」運送的,按例船班一個星期一個航次。平日寄出一封信至少要七天才收到,但是颱風季節或其他原因,有可能兩三個禮拜不開一航次。我曾經有一回,一次收到四封家書,因為不開船累積來的。這個時候是阿兵哥最喜歡「探親」的時候,一個禮拜的假期,有可能延長到近一個月才歸營,因為等船。

本來,家是享受溫情和取暖的地方,提供慰藉和歇腳的避風港,這個時候她卻成了月圓之夜遙想和思念的對象。

第二次再駐防金門的時候,情況就改善了很多。雖然還是三個月輪休一次,但機場擴建好了,727啟航了,我的階級也稍稍提高了,享受了一點優先權。家,仍然是我每三個月一次的定點渡假勝地,唯一不同的是,這個渡假勝地有我的家人,有我的父母,有專屬於我的親情。

 

 

從軍中退下來的時候,我的「家」己經在台中住了很多年,離老婆的娘家很近,我自己父母的家在台北。那時台灣的經濟奇蹟正在成型,台灣股市剛剛開步走,大家都說「台灣錢淹腳目」,在過了十多年飄飄蕩蕩的生活之後,我享受了短暫的安定的「家」的生活。但,免不了三不五時得北上回「父母的家」探望老人家。

 

一年後,為了工作需要,我搬去了高雄,又是台中高雄兩地跑,那時正是「X源」等投資公司鼎盛時期,我心想:讓我再辛苦熬過一兩年,我不要再辛苦了,我搬回台北和「父母的家」二合為一,好好陪伴老人家,寫寫文章,遊山玩水,做做喜歡做的事,過過真正安定的生活,這才是我理想中的「家」。

哪知,計劃總跟不上變化來得快,一夜之間投資公司消失於無形,摔碎了我的如意算盤。計劃還是可以實現,理想還是可以期待,但是花的時間可能要更長。後來,結束掉高雄,回到台中。

 

又過了兩年,我真的回到台北了,因為父母年紀大了需要有子女在身邊陪伴,但是有所不同的是,我不是回來提前退休享受「家」的生活,而是回來繼續努力打拼,為了自己的夢想實踐,直到我執筆的這一刻...夢想還在努力。

前年,有人發起了高中同學團聚,老同學太多太多年不曾相聚了,很多人甚至從學校畢業後就沒再見過面。寒暄之後,所談的話題不外乎現在和過去,不外乎「家」和「家庭」。好多人是生在這裡,成長在這裡,讀書在這裡,工作在這裡,一輩子不知道什麼是「遠離家園」。忽然間,我覺悟到我跑遍了大半個台灣,我是蝸牛,因為我一直帶著「家」跑。

 

如果,你問我:哪裡是家?我會猶豫一下,多麼突然的問題,哪裡都是家,哪裡都不是家。但是,細想之後,我會告訴你,我現在住的地方是我的「家」。我的父親不在了,年邁的母親在這裡,我的至愛在這裡,我的朋友在這裡,我的回憶也在這裡。除了這裡,哪裡我也不想去了,就是這裡

 

對了,前面我說那麼多,都是我高中畢業以後的情形,你們也知道我的「家」了。你們該不會是問我童年住的家吧?我忘了告訴你們,我出生在台灣中部偏南,濁水溪畔「雲林」的小農村,然後因為父親服公職,依任務經常調動不同地點,又放不下妻小無人照顧。所以我小時候住過雲林西螺、彰化員林、嘉義民雄、高雄岡山、新竹南寮、台北關渡、基隆的,曾經一年換過三個地方住。你們說,哪裡是我的家呢??

 

 

連接:http://musikerbel.pixnet.net/blog/post/36751363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四海為家 同學會
    全站熱搜

    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