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火球花與龍吐珠

南下屏東的時候,在金鐘山下渡假飯店的花圃裡,發現一朵顏色火紅,球形花體比網球略大一點,長相奇特的「花」(種在盆子裡,肯定是花無誤了)。拍了幾張照片回來,卻不知如何稱呼它。對花卉頗有見識的慕紀社長,當照片一po上即指認它是「火球花」

在此一併感謝社長的指教了

 

上網去查了一下「火球花」,才知道它也並不是什麼稀有物種,網路上已經有很多見諸文字的介紹了,只是維克對實在太孤陋寡聞,竟然有眼不識花。

原本把資料納入個人的學習筆記,現在將它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


 

05-0974

火球花,原產於熱帶非洲,英文名稱叫 Blood LilyCape Tulip,生物分類上屬於石蒜科,火球花屬。它還有些別的名稱,常見的有紅繡球、血百合、網球花等。


「石蒜科」的族類繁多,約有1000多種,被歸類為觀賞花卉的就有水仙、金花石蒜、文殊蘭、蜘蛛百合、韭蘭、蔥蘭、孤挺花...等等不及備載。難怪火球花和孤挺花的莖,長得那麼相像,約莫手指粗,直挺挺的。

因此,兩者的鱗莖(扁球狀長在土裡的莖)也是長得同一付模樣,活像一顆小蔥頭(石蒜科的通性)。鱗莖是全株花卉有毒的部分,含有植物鹼,誤食之後會造成嘔吐及腹瀉。



孤挺花球莖

鱗莖(網路圖片)

 

火球花在5~6月間開花,花莖直立,高約30~70公分;通常開花的時候不長葉子,花謝後才長出新葉。花體由30~100朵小花組成,整體呈圓球形,直徑約15公分;小花紅色,雄蕊向外凸出,呈火紅色,明顯的黃色點點是它的花藥。

火球花不是本產花卉,民國四十七年引進台灣,目前種植相當普遍。花謝後能長出綠色漿果,漿果成熟時即轉為紅色,結果率不高。種子可以用來播種,但需要5年以上才能開花。

一般繁殖火球花都採用分株法或分球法:將鱗莖由土裡挖出來,摘下著生於母球的小球,另外植入土中即可長成新株,這就是分株法,經1~2年就能開花。另外,將大球莖縱向切成數塊,淺埋到砂土中,經過2~3個月就能長成新株,這是分球法,繁殖速度快了許多。

 

33-0975

圖片中,火球花右上角那一朵紫紅色小花,應該就是尚在發育中還沒長成的火球花。

 

凋謝後的火球花(網路圖片)

             

 

最近比較投注了一些關注在身邊觸手可及的花花草草(可望下一階段關注的不是鶯鶯燕燕!),卻在自家陽台的亂草堆裡發現了寶,一株獨存的已經盛開花朵的「龍吐珠」。

 

不記得有多少年了,十年大概有了吧!起先種了四、五株,最初幾年都不見開花,漸漸的忽略了它們的存在,只知道陸續有枯萎掉的。到去年,只剩有一株存活,也不太懂得照顧的要領。

今年,驚喜的看到它開出滿滿美麗的花朵。同樣,上網路去找知識

 

01-1142

 

02-1144-2

封閉的白色花萼,乍看來好像一串白色的「楊桃」掛在樹枝上。

 

03-1145

 

04-1152

 

龍吐珠,英文名稱 Bleeding GlorybowerBleeding Heart Vine,分類上屬馬鞭草科,海州常山屬,另有別名叫:九龍吐珠、珍珠寶蓮、一點紅、臭牡丹藤。原產在熱帶非洲,1901年由日本人田代安定氏從日本引進台灣。

目前台灣各地均有栽培,主要用途作園藝觀賞用。龍吐珠花萼乳白色,花冠鮮紅,花絲呈白色長長伸出,形狀恰似龍口啣著紅珠,故取名為「龍吐珠」,廣泛供於盆栽、花廊、花架、庭園作觀賞用。

另外,龍吐珠可作藥用。性味淡、平。可清熱解毒,是治慢性中耳炎,跌打損傷的要方。

 

05-1157

龍吐珠屬灌木狀藤本植物,莖可以攀附伸長,最長可達3公尺以上,具多數分枝。新生枝條帶黑色,四方形,有毛茸,老枝條則漸成圓形。

最與一般花卉不同的是花的部分。花著生於小枝的前端,白色的部分是花萼,開花時,5裂片的花冠從花萼前端伸出來,成豔紅色。花絲、花柱細長,伸出花冠外。

 

06-1158

 

07-1160

 

08-1162

龍吐珠是常綠藤本植物,莖具有會纏繞爬行的特性,如這張照片所見,前方茂盛的花葉都是由著根於後方那只白色花盆的根部所延伸出來的。

 

龍吐珠花期長,台灣從初夏到深秋都可見開花,夏至秋季是盛花期,若光照充足甚至可以整年開花;乳白色的花萼膨大成燈籠狀,真正的花瓣是鮮紅色的部份。

它的花形十分有趣,乳白色的苞片緊緊合抱,而紅色的花瓣從苞中探出頭,再配上伸出長長的花蕊,像極了傳說中的龍噴火,因而被命名為「龍吐珠」。

 

 

 

 

 

 


 

 

arrow
arrow

    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