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老街
淡水捷運車站內的天井,美觀兼具採光的功能
捷運站和對街的飯店形成紅白相戶襯托
淡水港曾是北台灣第一個啟用的港口,因基隆港的開通及泥沙淤積,逐漸喪失商務功能,而轉型為觀光。現於中正路老街一帶,仍可見到昔日的舊式建物。淡水老街,為台灣新北市淡水區最熱鬧的一段區域,以中正路為主要道路,西起公館巷,東至重建街。
一般人俗稱的老街指的就是中正路(昔日滬尾街),全長約1公里多,道路設計以6公尺車道及人行道為主要特色。於2000年間因道路拓寬建設,將原本的紅磚人行道鋪設成花岡岩地板。(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淡水老街,蜿蜒曲折,自古即為淡水居民生活重心,記錄著淡水點滴史蹟,各有其耐人尋味的故事,是近四百年淡水歷史發展的縮影。探訪重建街廓、古蹟寺廟、百年老店、洋行殘跡,猶如翻閱一本淡水歷史事件簿。
建造中的鋼骨結構,已經可以看出新建物的雛型
中正路口隨處可見的施工,正在為淡水彩妝未來
馬路中「船」的裝飾,平埔原住民口中的banka
隨著時代進步,老街上出現了很多新建物
觀宗寺
觀宗寺舊稱「義應間」,1896年日本政府在此設立淡水國語傳習所,開啟淡水近代教育的發展。觀宗寺一旁的海風餐廳,則是淡水最著名的海產餐廳,一道炒螃蟹是饕客們最喜歡的美食。
正逢連續假期,老街上洶湧的人潮
老街上的「老」海產店,海風餐廳
海產店前陳列的生猛海鮮
淡水名產阿給
新北市淡水區公所,升格剛滿兩個月
福佑宮新舊並陳的牆磚,應當也是一種形式的「代溝」
老街上的三級古蹟福佑宮
福佑宮,淡水人早期稱為「媽祖宮」,創於雍正年間,現今廟體則建於嘉慶元年(1796年),是淡水街的發源中心,為昔日淡水街民、船戶所建,坐北朝南,依山面海,與對岸八里天后宮有風水消長之有趣傳說。福佑宮歷經多次重修和街道變遷,現在已不直接面海,廟右側護龍因年久最近修建完成,但一直保留傳統風貌。
三級古蹟媽祖宮(ㄍㄧㄥ)和油漆未乾(剛換上)的門號牌
老街上有幾家歷史悠久,號稱跨越百年的糕餅店
百年糕餅店所在位置的老洋樓,相比為鄰
甲午年?不就是清管台灣最後一年,1894年,的確是老店號
陽光斜射在小巷道,只見前方一片人擠人寸步難行
小巷道內令人垂涎欲滴的烤香腸
淡水老街上的「我不要給」(おみやげ)
琳琅滿目的おみやげ店
黃昏時,金色夕陽下的淡水捷運站
到了淡水,總是忍不住要停留到黃昏,欣賞美美的淡水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