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公路
有一座山,前看像雞籠,後看像猩猩,
側看,像仰天的孕婦。(請看「戀戀基隆山 」)
有一條河,源頭是瀑布,盡頭是變色的海,
河身,像條染色的緞帶。(請看「黃金河 」)
有一條公路,倚偎在山邊,和緞帶河不斷的糾纏交錯,
取名叫做「金水公路」。
就像她的名字「金水」,景色真的很美...
「金水」,閩南語的諧音是「真美」,有人叫她「浪漫公路」。
金水公路,從金瓜石到水湳洞,
「金瓜石黃金博物園區」是起點,另一端的終點在「陰陽海」。
地圖上,常常標著「北34」號公路。
黃金博物園區,記錄著金瓜石的興衰起落,
也記錄著百年來人們遭遇的辛酸血淚,控訴著掠奪者的偏執,自大和粗暴。
一百年,山上的石獅子看盡一個不毛之地的興起,
也看著它繁華落盡。
從樸拙的候車亭到山腰上的木屋,述說的是當年的古老故事,
本質上卻是現代人新建的古屋,
然而,人物景緻都變了,早已人事俱非。
唯不曾改變的是,灑在山頭的陽光和故事背後的真相。
時間,讓很多往事被淡忘,
黃金印記,只想凸顯光輝的過去,
再沒有人記起,壓榨者的窮凶極惡和被壓榨者的悲慘悽涼,
甚至沒有人知道,由始至終,有多少黃金財富從這塊土地被剝奪去?
現在,這裡變成供遊人留連憑弔參觀的景點,
也沒有人知道,更沒有人在意,該感傷?欣慰?還是該驕傲?
緊鄰黃金博物園區的「時雨中學」,創校於盛產黃金的年代,
幾經世代更迭,「時雨」曾經是一所優良學府的代名詞。
新北市政府在園區裡設立了遊客中心,提供遊客體貼的服務。
近年,新北市政府對景點的塑造,觀光的推動和經營的用心,民眾有目共睹。
從遊客中心開始,做好心理準備,即將走入時光隧道,
金瓜石的黃金傳奇,全部寫在這裡。
我突然領悟時空轉折的奧妙,和歷史宿命的不可違抗,
趣味也在其中。
今天,我想知道,如果荷蘭人西班牙人到此一遊,心中有何感想?
日本人到此一遊,又是如何滋味?
台灣人的在地觀點,又是怎樣?
無感,冷感,還是多愁善感?
如果,你對「為何有此一問?」有興趣,
請看「黃金河 」,會找到一點解答。
四連棟,當年日本會社職員的宿舍,近年整修後重建現場開放參觀。
有專人現場解說,內容十足的暴露了當年日本統治者的自我優越和特權。
美中不足的是,
全套瀏覽看不見對底層礦工家庭的生活有任何蛛絲馬跡的記述和整理,
錦上添了花,難道雪中就不能送炭?
令人不禁迷惑,今夕何夕?
日本末代場長「三毛菊次郎」居住的大宅院。
歷史沒有交代,這位仁兄需不需要為「虐俘事件」負何種程度的責任?
從園區一瞥「大肚美人山」(基隆山)的倩影。
從園區看金瓜石民宅、時雨中學球場和金瓜石勸濟堂 香客大樓,
照片中,露出尖頂的涼亭是通往「茶壺山」必經之路。
步出園區,順著金水公路,向水湳洞進發,
給自己一趟「尋找驚奇」的發現之旅,
初夏,開花時節,沿路花花草草賞心悅目~~
如果,沒有主人栽種的花叢叫做「野花」,
那麼,路邊的野花不要採,只可以拍照。
但是,…蝴蝶來「採」了。
現在,像這種看起來黑嚕嚕的「油毛氈」屋頂已經不多見,
在過去,這是金九地區絕多數房屋屋頂主要的構建方式。
重量輕,防水性佳,材料簡單,
但是,需要很特別的固定方式,
否則颱風來臨容易被「掀頂」。
瓜山國小,
早年金瓜石多是外地遷來的礦工家庭,學校為礦工子弟就學而建。
瓜山國小,雖是規模小,卻是資格最老,
近年來已經漸趨完備。
格友geniechien描述,
這裡是她出生、長大、玩耍的地方,
一草一木,一處斜坡,處處充滿回憶。
很難憑空想像,這一道圍牆內的某個角落,
曾經有一個池子,
池子裡養著一群令人望之生畏的鱷魚。
那是格友geniechien曾經住過的家,和她家的寵物。
瓜山國小對面,隔著金水公路順山坡而下,
兩相對望的有「金福宮」。
金福宮金碧輝煌的山門,醒目的矗立在瓜山國小操場右側的公路邊。
金福宮建於1896年,在百餘年廟史中,曾歷經三遷三建。
原先主祀土地公,
第三次遷建,建成第四代現況的時候,
和很多宮廟一樣,因為新廟規模擴大,主神神格提高,
於是增加了主祀「天上聖母」,配祀有孚佑帝君。
金福宮前,三川殿右側,
嵌在虎堵上的浮雕,「武松打虎」。
第三代金福宮舊廟位在新廟的右側,現在還保留著。
透過瓜山國小運動場,
仰望金瓜石礦山和時雨中學的校舍。
運動場的位置,曾經是第二代金福宮的廟址,
後來讓地給學校建運動場,而遷到現廟右廁的第三代金福宮。
據說,第一代金福宮的位置,在運動場的右下方。
金福宮看金瓜石山上的「石獅子」,和位於山腰的「金瓜石勸濟堂 」,
很明顯看得到立於勸濟堂廟頂的關公座像。
看似「野薑花」,又不是「野薑花」的花。
花兒呀!請告訴我,妳是誰?
花兒回答:「何必問!」
那麼,誰可以告訴我…sos-sos-sos--
「三橋奇觀」,小小的河面上,老中青三代「瓜山橋」並肩共存。
三代橋樑中,「老瓜山橋」不知道建於何年?
靜靜躺在小河上,歷經無數個日子,
噓唏世事多變,但看車來人往,而今只能塵封記憶。
景明路口,勸濟堂的山門,
路標告訴我,金水公路是充滿驚奇的地方。
有點遺憾,我遍尋不著「戰俘營」遺址(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公園)。
二戰末期,日本人從東南亞戰場上抓來上千名英、澳各國戰俘,
其中532名秘密關在這裡挖礦,好多戰俘因為營養不良和疾病,
客死在金瓜石為異鄉鬼,
日本投降前夕只剩80多名活著離開。
戰後,事件被國際媒體揭發出來,
聽說現在大多數舊跡都沒了,只剩一座新建的紀念碑......
走累了,歇歇腳,看看大肚美人山上的夕陽…美!
景明路是為通往勸濟堂而開闢,經過幾個轉折也可通到「茶壺山」,
在景明路上俯看「對岸」的金福宮,
金福宮建在河谷交會的懸壁上,
如果河谷裝滿水,金福宮便是孤立在半島上的廟宇了。
月桃,耐乾,耐寒,耐強風吹襲。
月桃花,
高高的開滿沿路的山壁,點綴得青綠的山壁斑駁點點。
「美人頭」,基隆山向海的一端,
清晰的額頭,眼,眉,鼻,下巴...
啊!我就愛...美人。
美人的頭髮斜入海中,好像是徜徉在舒暢的頭髮Spa中!
濱海公路從山腳下的穿行而過,
右邊環繞著山腰的公路就是金水公路,
兩條公路在「水湳洞」相會。
山壁上,殘留著昔日礦場高架引水渠道的舊跡。
從金水公路居高臨下,看美人山下呈「之」字形的另一條環山道路。
金水公路蜿蜒如蛇行的「髮夾彎」,
這是金水公路全程最經典的一段,
優美的弧線,有部分路基還是向外側懸空拓出去的,
驚嘆指數媲美北宜公路的九彎十八拐。
黃昏下,水湳洞的舊礦場。
看,遠處海面漂著孤孤一條船,
在車行不便的年代,船是唯一對外的交通工具。
「黃金瀑布」,重金屬高含量的水,從地底岩層竄出,
終年不斷的水流,
將土石染成了金黃色,水流經之處寸草不生。
滾滾黃泥水流之中,嚇然發現美女,
本想奮不顧身,跳下激流英雄救美。
方才發現...
原來,一對新人在黃金瀑布取景,拍婚紗。
仰望盤踞山頭的「大猩猩」。
多處舊礦場殘留的遺跡...
和金水公路重疊、交叉,
交叉又重疊,糾結纏繞的變色「黃金河 」。
從金水公路更低處看水湳洞的「大猩猩」,
猩猩的頭,肩,臂,翹翹的臀,
論形狀,大小比例,韻味,傳神得讓人叫絕。
從金水公路看「陰陽海」、水湳漁港,
和位在山頭的舊煉礦廠「十三層遺址」,
再看遠處,混沌不明的海天界線...
不親來一趟金水公路,不能體會她如傳說中的美。
風光迤邐,步行在金水公路上,
輕風迎面吹來,
疑是身在群山中,隨著山勢陡降,
突然,海就出現在面前了!
遠處,漁船猶似一隻小蟲緩緩移動在水面,
近處,蟲鳴鳥叫聲就在耳邊。
金水公路,浪漫公路,
一條充滿奇景和驚豔的公路,讓我深深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