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劍潭古寺

01_cttemple-0270.jpg


劍潭古寺是台灣北部屈指可數的古廟之一。據廟史記載,推算其創建年代應該比士林三大古廟神農宮、慈諴宮、芝山巖惠濟宮,及關渡媽祖宮的建廟時間還早。但劍潭古寺所在地大直的城鄉開發及人口集中相對較晚,而且與前者不同它本身是一座佛寺,因此對外地人而言比較不具高知名度,也因此遠離喧囂保持了鬧市裡難得的幽靜。

 

據傳明崇禎七年(1634年),劍潭古寺開山祖師廈門籍僧侶華榮和尚,由南海普陀山恭迎一尊置於樹根內的石雕送子觀音前來台灣。從淡水上岸前往基隆,途經芝蘭堡(劍潭舊址),忽遇到一條紅蛇擋住去路;他感到非常驚奇,便在附近茄苳樹下冥思,覺得很奇怪。因為紅蛇是吉祥的徵兆,究竟他應該繼續前進或就地停駐,一時之間無法判斷,便擲筊問卜。

結果獲知以不要前進為吉,華榮便在當夜住宿於一棵茄苳古樹下。這一夜,他獲得佛祖啟示:「明日將有八艘帆船由淡水開往至基隆,快快前去托缽募化,籌些資金來建一座佛寺。」第二天,果然看見有八艘船滿載貨物前來,便前往轉告船上的人有關佛祖託夢的事,船上商人立即慷慨解囊,華榮以募得的款項籌建了一幢茅屋暫時奉置佛像。

由於信眾所求非常靈驗,歸信的人越來越多,因為茅屋內供奉了本尊南無觀音菩薩,便稱為觀音寺。

02_cttemple-40020.jpg

12_cttemple-40035.jpg

 

據「台灣府誌」記載:鄭成功擊退荷蘭人,收復台灣,民間就傳說鄭成功的部下「擲劍」與「墜劍」的故事。鄭成功屬下的將軍奉命帶著大軍北征到這個地方,正要渡河,忽然雷雨大作,潭底的千年魚精興風作浪,阻止軍隊前進,鄭的部屬大怒便投擲隨身佩帶的寶劍除掉了魚精,從此寶劍便永遠沉到了潭底。後來每逢氣候陰霾,風雨將作的時候,寶劍便會在潭底閃閃發光。

另外一個傳說是,鄭成功的部將與生番在這一帶作戰,不慎將佩帶的寶劍掉到潭裡去了,日久生靈,經常放出異光。昔日有古蹟八景之一「劍潭夜光」,即起源於此,本地即稱「劍潭」,觀音寺便稱為劍潭寺。

從捷運劍南路站一出1號出口即可望見劍潭古寺尖尖翹起的屋脊,步行不消五分鐘便可到達。

03_cttemple-0253.jpg

04_cttemple-40011.jpg

05_cttemple-40014.jpg

06_cttemple-0266.jpg

 

由於劍潭寺香火鼎盛,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信徒吳廷誥等人,斥資興建,曾經數度修葺劍潭寺。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前後殿坍壞,由當時第六代住持耀立(俗名莊信修)募捐,信眾大家出資,於第二年開工增建,辜顯榮樂捐修建中殿,至民國三年(1914年)完工,並聘請辜顯榮為管理人。

07_cttemple-0282.jpg

08_cttemple-0280.jpg

09_cttemple-0283.jpg

10_cttemple-0328.jpg

11_cttemple-40027.jpg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日本為擴展其帝國主義在今忠烈祠的位址以擴建台灣神社為由,強迫將劍潭寺遷移到大直北安路的山邊。

民國四十四年(1955年),劍潭寺因為年久失修,經管理人辜振甫倡議修建以恢復寺貌,之後又承熱心的善信樂助款項於民國五十一年將後山花園初步建成,到了民國六十五年寺院周邊的建設才全部完備。

現今劍潭古寺的外觀與遷移前原貌相較,幾乎沒有太大的差別,可見當年是仿古重建的,但從後殿的樓閣可以發現舊廟比現在多出了縱深。

劍潭寺舊貌.jpg

13_cttemple-0339.jpg

14_cttemple-0340.jpg

15_cttemple-0334.jpg

16_cttemple-0342.jpg

17_cttemple-0324-25-33-52.jpg

18_cttemple-40094-95.jpg

19_cttemple-0319.jpg

20_cttemple-40085-86.jpg


 

劍潭古寺於民國九十三年成立財團法人,同年台北市政府將劍潭古寺登錄為歷史建築。

21_cttemple-40087.jpg

22_cttemple-0332.jpg

23_cttemple-0331.jpg

24_cttemple-0348.jpg

25_cttemple-40092.jpg

26_cttemple-0322.jpg

劍潭古寺整體沿襲了閩南式廟宇建築風格,斜斜翹起的脊角線條優美並且講究精工裝飾。左右廂房則保持了和舊廟相同的建式,平實不華而不失古樸的韻味,外觀乍看起來幾乎與一般民房無異,這和其他道教廟宇有極大的不同。

27_cttemple-0284.jpg

28_cttemple-40016.jpg

29_cttemple-40018-22-36-104.jpg

30_cttemple-40024.jpg

31_cttemple-40107.jpg

                                                      

和芝山巖惠濟宮一樣,廟側開闢了一處古文物公園,公園內收藏了許多遷廟時保留下來的石碑、石柱、石堵。有幾處石柱曾經斷裂後經過修補,並且以鋼架支撐,可見廟方對文物保存的用心。但是石碑上的文字、石堵上的人物花鳥雕刻,在長年的風化磨損段毀壞後則補無可補,令人感到無限惋惜。遠看斷壁殘垣,細細玩賞則會發現無處不是寶。

32_cttemple-40037.jpg

33_cttemple-0264-89-94.jpg

34_cttemple-40046.jpg

35_cttemple-40056.jpg

36_cttemple-0309.jpg6

37_cttemple-0291.jpg

38_cttemple-0302-03.jpg

39_cttemple-0306.jpg

40_cttemple-0307.jpg

「鼓角曉聲鳴寶劍,樓頭皓魄印清潭」,這一對石柱應該是從舊廟鐘鼓樓卸下來的,矗立在文物公園內供人憑弔。維克懷疑,左右聯的位置是否放倒反了?靠後邊那根單獨的石柱則字跡比較模糊難辨,但尚可辨識句尾有「保東寧」三個字,看不出來是否和明鄭的東寧王朝有關?

41_cttemple-40053-60-68-70.jpg

42_cttemple-0313.jpg

43_cttemple-40040.jpg

44_cttemple-40049-51-53-59.jpg

45_cttemple-40071.jpg

46_cttemple-40075-76.jpg

47_cttemple-0316.jpg

劍潭古寺大門前鎮守著兩座石獅,從獅子身上被滲染的褐色斑紋和多處修補的痕跡,可以想見兩隻獅子曾經的滄桑,所以歲月在牠們身上留下深深的印記,向進出廟門的信眾和遊客證明本寺廟的「古」意。公獅咧著嘴,好像在說:嘿,大家看,我新修補的門牙!

 

48_cttemple-0358.jpg

49_cttemple-0360.jpg

50_cttemple-40121.jpg

 

 

劍潭古寺歷史沿革

明朝崇禎七年

1634

華榮法師從南海普陀山迎送子觀音渡海來台,在今劍潭舊址設立「觀音寺」。

清朝順治元年

1644

國姓爺鄭成功到台灣,部屬的寶劍落入寺前潭水中,遂改名為劍潭寺。

清朝乾隆五十六年

1791

再次改建,並改稱為劍潭古寺。

清朝光緒三十四年

1908

第六代住持耀立法師募資增建,辜顯榮樂捐修建中殿。

民國三年

1914

增建完成,辜顯榮獲聘為管理人。

民國二十六年

日據昭和十二年

1937

日本以建造台灣神社為由,將劍潭古寺遷於大直北安路山邊現址,因腹地有限,原本前、中、後三殿,僅剩餘後殿。

民國四十四年

1955

第八代住持復瑩法師和管理人辜振甫等人,因古寺建築老舊,再度出資修廟。

民國九十三年

2004

正式成立「財團法人劍潭古寺」,辜振甫為董事長。台北市政府將劍潭古寺登錄為「歷史建築」。

 

資料參考:大直劍潭古寺提供廟史

 

 

Google map 劍潭古寺


檢視較大的地圖

 

 

 

 

 

vic 城鄉寫真筆記

 

 

 

 

 

 

arrow
arrow

    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