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淡水紅毛城

 

十六世紀新航路發現造就大航海時代,西方的海權國家抱著殖民擴張的野心,爭相浮海來到東方建立根據地。他們先以武力進佔,繼之劃地為王,並進行巧取豪奪式的貿易。

幾乎同時,荷蘭與西班牙分別登陸了台灣,荷蘭人強據南部,西班牙人佔有北部。1624年,荷蘭人在今天的安平、台南一帶,建造「熱蘭遮城」。1626年,西班牙人在北部雞籠(今基隆)的社寮島(今和平島)上建造了「聖薩爾瓦多城」。

 

01  

1624年,荷蘭人在今台南安平建造的「熱蘭遮城」。

 

1628年,西班牙人又在滬尾(今淡水)的淡水河口建造了「聖多明哥城」(Santo Domingo),此城被視為今日「淡水紅毛城」的前身,原址在紅毛城附近。

「聖多明哥城」是以竹木等材料築成,建築和佔地都遠不及「城」的規模,充其量只算是一座圍著防禦工事的城堡。西班牙人開闢道路,降服「番社」,1632年進駐台北盆地,然而並沒有與原住民和睦相處。

1637年,城堡被不堪受迫的原住民焚毀,西班牙人改以石材重建。可是重建後不久,因為荷蘭的勢力向北進侵,西班牙人無力固守只好黯然撤離淡水,並再一次將「聖多明哥城」摧毀。

 

荷蘭人奪取北台灣後,1644年春天從台南調運來建材和工匠,在聖多明哥城的原址附近重新築城,命名為「安東尼奧堡」。

由於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仔」,「安東尼奧堡」因而被民間通稱為「紅毛城」,這個名稱經三百多年流傳,迄今仍然沿用。

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紅毛城」,大部分都是這一次重建留下的遺跡。所以嚴格來說,「淡水紅毛城」(主堡部份)是荷蘭人所建。

 

12  

 

1662年,鄭成功趕走了盤據台南的荷蘭人,駐守淡水的荷蘭人見大勢已去而步上西班牙人後塵自動撤出淡水。1681年,鄭氏因防務需要,派了左武衛何祐領兵駐防淡水,並且重新整修紅毛城。

1683年,鄭氏歸降清朝,東寧王朝在台灣的歷史舞台上謝幕一鞠躬,其後紅毛城則無人接管而任其荒廢。

 

1724年(雍正二年),清廷基於撫番、治安和海防的需要,淡水廳同知王汧請命重修紅毛城,並增設了外圍城牆和城門。但後來由於形勢的改變,紅毛城的防衛機能漸失,清守軍棄城他去,紅毛城年久無用又成了廢墟。

註:這一次修葺,在外城牆上增建了的四座城門,計東西兩大門,南北兩小門,這四座城門在英國租借時期被拆毀了三座,今天只剩通往碼頭的南門留存下來。南門位於淡水河岸碼頭邊,以石條堆砌而成,上建有雉堞,門額上工整的「南門」二字依然清晰。

03

 

04 

 

1851年,清朝在英法聯軍戰役之後,被迫簽訂條約開放了台灣的雞籠、淡水、安平、打狗四個港口為通商口岸,遭棄置多年的紅毛城,卻因此有了轉機。

十七世紀的航海強權荷蘭及西班牙,這時已被英國和法國所取代。尤其英國,在開放的各口岸普遍設立洋行及領事館,以利維護其在台灣攫取的經濟利益。

1867年,英國以一年租金白銀十兩與清廷訂下「紅毛城永久租約」,同時以一百五十兩將紅毛城大肆整修,隔年並將領事館設在紅毛城內。

 

英國人在城堡屋頂加了雉堞、角樓,在南側增建露台和其上的雉堞、槍眼。又在西側增建圍牆作為囚犯的放封空間,並設有廚房、廁所。

城堡外觀原為灰白色,英領事館進駐後改為朱紅色。並且搬來多門廢棄的古砲用來佈置庭園,今日仍可見砲身上鑄有「嘉慶十八年奉憲鑄造台灣北部淡水營大砲一位,重八百筋。」的清晰字樣。

 

至此,荷蘭古堡已然成為了一座英式風格的城砦。

09

 

10

 

13

 

14

 

15-22-43 

 

 

11

 

29  

 

28  

 

19  

 

18

 

 

 

17

 

16

 

英國人將二樓做為辦公室,底樓則為地牢,以執行條約中「領事裁判權」囚禁犯人之用。(日治後,日本人則將囚室改做為員工宿舍。)

 

 

1895年,清廷甲午戰敗割讓台灣於日本,日本治台,英國領事館向日本重提租約, 1912年獲日本同意。

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引爆二次大戰,英日成了敵對國,日本人接收英國租期中的紅毛城,直到1945年日本敗戰投降退出台灣為止。

 

19463月英領事館復館,紅毛城又歸英國使用管理,至1972年中共和英國建交,英國撤館,將紅毛城委託澳大利亞大使館代為管理。

後澳大利亞再與中華民國斷交,紅毛城轉而委託美國大使館代管,中美斷交後又移交「美國在台協會」管理。

 

1980年,經過政府的奔走斡旋,才在630日將紅毛城收回,接收後乃以維持現狀進行整修。整修工作於1984年底完成,隨即開放民眾參觀,於是這座神秘的古堡三百多年來得以第一次對外公開。

 

目前,淡水紅毛城被列為中華民國的國家一級古蹟。

 

02

 

05

 

06

 

07


 

23

 

24

 

52  

 

 

20

 

淡水紅毛城全區分為主堡及領事館兩部分。

紅毛城原是為軍事需求而存在,外牆以紅磚、灰泥充填,厚1.9公尺,整體結構十分堅實。

 

1891年,英國在紅毛城東側興建一棟兩層樓的典型英國殖民地建築式樣洋房。建築材料大部分取自台灣,一樓彩色地磚則來自爪哇。一、二樓都設有立面拱型迴廊,居高臨下淡水河上船隻往來一覽無遺。

這棟洋樓雖稱領事館,實際則是英國領事和其家人、傭僕居住的處所,領事辦公仍在城堡二樓。

 

 

27  

 

30

 

31

 

32

 

53

 

33

 

 

36

 

37

 

38

 

39

 

41

 

40  

 

34

 

42

 

 

43

 

日據時期的紅毛城仍一直由英國使用,由於僕役增多,在南門入口內側再建數棟房舍,原來東門的位置也增設車道,供小汽車出入。

 

26  

 

54

 

46   

 

45  

 

今日,全館開放民眾參觀,館內牆上掛置歷史圖片,解說表牌並還原當時歐式家庭的傢具擺設一併展出,讓遊客對古蹟本身及這一段過往的歷史有更深刻的認識。

 

08

 

49 

 

管理單位在南門側處的小屋前,立了幾面三百多年來曾經在紅毛城上耀武揚威過的旗幟,西班牙、荷蘭、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美國的國旗,似乎是在喚醒國人應當團結自強吧!畢竟,國土被占、人民受虐,才是心中想忘而不能忘的永遠之痛。

 

44

 

47 

 

由紅毛城俯視淡水河,形勢險要,夕陽下河面泛起閃閃金波,無怪乎素來「戌台夕照」被推為淡水八景之一。

 

 

本文圖片 vic拍攝於20111122

 

 

 

 

 

 

 

 

arrow
arrow

    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