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街頭 31~60
台北車站前仰望新光大樓,在夜裡燈光照射之下很美…
台北車站西側門,現代化都市的交通樞紐,幾十年前老台北車站的樣貌依稀存在記憶裡,但已漸漸模糊…
台北車站西三門,三鐵共構加上地下商城,每天吸納成千上萬的龐大人潮,成了全台建築體最大,出入口最多的車站
台北車站南側門,面對車水馬龍的忠孝西路,若把時空回溯到一百年前,它正對著台北城牆「面壁」
台北車站北側門的塑像「父愛」,面向市民大道,因為空間寬闊,常常是旅客路人休憩駐足和外鄉遊子初到台北,徬徨徘徊的地方
台北公路客運西站A棟,新建的客運站分A、B兩棟,藉地下商場和台北車站相連,啟用後給旅客帶來很大方便,車站周遭的交通也獲得相當改善
台北館前路,這裡是老台北城拆除前的城牆腳,屬於城內的範圍,向前走現在228公園的地方是媽祖廟,日據時代建了總都博物館,這些光景已隨時間漸漸褪去,徒留給後人憑空想像
台北轉運站,原來是學校的校地改建成現代商業大樓,一樓為集中各家客運的轉運站,人車穿梭如流,猶記得幾年前承德路上大型客車擁擠混亂的景象,現已不復見
夜晚的忠孝西路,九點鐘對台北人的生活來說,繁華才剛開始
忠孝西館前路口,新光大樓比起另一側的樓群顯得特別龐大
忠孝東路Sogo百貨,曾經為了經營權誰屬,惹得滿天塵埃飛揚,不管正義是否彰顯,塵埃是否落定…生意照做,顧客照樣上門。維克不太相信,目前台灣社會和樓牆一樣…黑白分明
忠孝東路Sogo旁的商業大樓,美女的巨像總是讓路人的視線聚焦
忠孝東路Sogo百貨對面人行道正在施工,都市的新象就是一群辛勞勤奮的人滴滴汗水累積起來的…
忠孝復興捷運站與Sogo復興館連體,是台北人潮聚集的熱點,很難想像百年前這裡是城外一片荒野之地…
復興忠孝Sogo,玻璃帷幕的建築景觀讓現代化都市叢林增色不少,但是剝開華麗外表,將發現弱肉強食的戲碼照樣上演…
忠孝復興捷運站,捷運板南線和文湖線的交會點,是台北都會區除台北車站之外另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
忠孝復興站前廣場上的命運圈圈,無論聖貴凡俗大多數人生的寫照,在圈圈內懵懵懂懂隨波逐流,踏出圈圈外卻又迷迷茫茫尋不著方向
復興忠孝路口,人車繁忙的立體交通線,文湖線和機場隧道通車後,大直內湖更跨越基隆河和市區生活圈緊密相連,合為一體
即將拆建的正義大樓,新舊交替之際留下驚鴻一瞥,也將旁證政府的施政效率,再空置十年即可步艋舺剝皮寮後塵,遷空居民之後,重建未建,到最後意外保留做鄉土教育的教材
待拆建更新的正義大樓,仍然沒有忽略美化妝扮和安全防護,這大概是一種施政進步的表現吧
中山北路花卉博覽會,正式登場前一陣政治腥風血雨,變身為選舉場的角鬥議題,幾個月下來隨著選舉落幕花朵也綻開,究竟炒作是為公益或為私利,早已為人遺忘…
花博會中企業贊助的寶特瓶屋,置入行銷的代表作,將來能否廣泛被接受仍然未卜,除了實用性待考驗之外,牽涉既有產業利益太廣,必先經歷一番追逐角力勢所難免
中山北路海霸王餐廳,從南部起家,幾十年興衰幾乎和台灣經濟起落同步,多年前一起火警事件處置過程備受爭議,近年也向大陸進軍
台北「中山北路行七擺」,一首俏皮的閩南語歌曲,美軍駐台時期,這裡曾經是台北最多采多姿的一條通渠大道,和延平北路曾經同為老台北城往大屯山方向要道,而今兩者發展大不同…
忠孝東路松山路口斜對角,隔著行人陸橋新舊建築的強烈比照,舊的逐漸褪去,新的緩緩登場,這是都市蛹化成蝶必然的進化過程
午後三點,上班時段中,忠孝東路五段的人車雜沓,同一個紅綠燈下,可見進城的車多,出城的車少,行人呢…隱身在地下捷運系統,利用捷運穿梭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從陸橋俯瞰台北松山路,正前方松山火車站,右側是知名的五分埔商圈,這裡曾經是台北的邊遠地帶,遼闊的水田、沼澤和荒煙漫草…
從松山路口行人陸橋遠看四獸山,那裡已經是台北平原的盡頭…
從忠孝東路看虎林街口的老舊建築,路口已經圍起欄柵在重建,從這裡到松隆路之間虎林街上的永春市場,和忠孝東路另一側的虎林街景觀完全不同,猜測應該會是下一波都更計劃的對象
計畫拆建的敦化北路台北學苑,目前已經遷空,專程過來,趕在舊舍拆除之前留下影像…這是這一帶僅存少有的老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