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慈雲寺之二
一般的認知裡,不同教別對廟宇的稱呼不同,最起碼維克是這樣認知;佛教稱「寺」,比丘、比丘尼潛修的地方稱「精舍」,道教稱「宮」,小一點的宮稱「廟」,修道人修為的處所稱「觀」。又有一說,道教稱「宮」或「廟」,道家才稱「觀」。這不是本文的重點,維克也不知對錯,留待有興趣的讀友來討論吧…!!
維克不知道慈雲寺之所以稱為「寺」的道理,但知道它不屬佛教寺廟,就像龍山寺也稱為「寺」,它也不屬佛教寺廟,是不是佛教寺廟,從外觀上最簡單的辨別就是龍柱和門神。上一篇文章提到慈雲寺結合釋、儒、道於一,奉祀的神祇之多也是一般廟宇少見,當然也不是建廟之初就奉祀了這麼多位神祇,大多是隨著年代久遠,逐漸加祀的。
慈雲寺
慈雲寺主祀觀音佛祖,是早清時期大陸移台的漢人從家鄉迎來的,應有兩三百年歷史,確定年代無從查考。觀音佛祖端坐正殿,左右各配祀地藏王菩薩及註生娘娘。
觀音佛祖
地藏王菩薩
十八羅漢菩薩
1989年,大勢至菩薩古佛金身由何方兩女士轉贈入寺,闢設專殿奉祀。
大勢至菩薩
同年5月,增設文昌殿、太歲殿。9月,設大成殿,奉祀「至聖先師」孔子坐姿聖像,至1993年9月,改立「至聖先師」立姿聖像。
文昌帝君
濟公禪師
1993年4月,增修奉祀天上聖母、玉皇大帝殿。
天上聖母
玉皇大帝
阿彌陀佛
2001年3月,增設神龍佛池。
石牆觀音菩薩
千手千眼觀音
2003年3月,財神殿破土典禮。2005年1月,五路財神、三清道祖、南北斗星君、月下老人、福德正神開光。
五路財神
三清道祖
南斗星君
月下老人
福德正神
每年農曆七月,整整一個月是傳說開鬼門,陰間孤魂得以放假到陽世間嬉戲遨遊的日子,民間對此非常重視,多有大小規模不等的祭拜普渡活動。慈雲寺援例也準備了豐盛的祭品和巨額紙錢,在廟前廣場舉辦年度的普渡儀式。
「雞籠中元祭」從清咸豐5年(西元1855年)開始至今,已經歷了157個年頭,不曾間斷。這原是一個結合佛教「孝親報恩」的盂蘭盆會,和道教「普渡亡魂」祭典的宗教活動。先民為了弭平漳、泉械鬥造成的族群裂痕,以姓氏輪值主普的方式,賦予了中元節「族群和諧」的意義。
每年農曆七月十四日的夜晚,基隆市舉辦中元祭迎水燈的夜間遊行活動,每每鑼鼓喧天,燄火四射,市街裡群眾聚集觀賞,為之途塞,市政府必需實施交通管制至深夜。2011年輪由劉唐杜宗親會主普,慈雲寺的迎送水燈陣頭也在隊伍之中。
燈光通明的燈龕在慈雲寺陣頭前導
由建教合作學校學生組成的舞龍、舞獅陣頭
七彩燈光炫耀奪目的遊行燈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