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顯宮宗教百年文化季
生活中某些事,往往存在著巧合。從九月份到十月中旬幾度密集的走訪碧砂漁港、八斗子、望海巷,發表了《基隆漁港系列》的部分文章,期間曾經兩度去了和平島。第一次去看正濱漁港、八尺門和幾座廟宇,第二次去看還在整建中的和平島濱海公園。「天顯宮」想去都沒去成,原因是天顯宮獨立處在山頂上,當下走完行程天色都已經暗了,只好計畫改天擇期再來。
2011年10月22日上午,偶然得到消息有一項活動在基隆東四號碼頭舉行,僅知道這活動與宗教有關,其它一無所聞,於是匆忙打點了手上工作趕了過去,結果是「2011天顯宮宗教百年文化季」敬天祈福遶境活動。儀式在9點鐘開始,到達碼頭時就看到旗海飄揚,鑼鼓喧天,人頭竄動。
錯過了祈福儀式有點惋惜,從各地宮廟來的陣頭正依序通過擺設神案的司禮台,打頭陣的遶境隊伍已經出發了,後面還有陣頭等待著進場。花車、鑼鼓車、旗隊、神轎、大仙尪(神祇的化身,在廟會時隨伴出巡的大型神偶)、舞龍舞獅隊和民俗表演團體,遠遠望去長長的,五顏六色的隊伍綿延了好幾個街口。
據主辦單位的資料揭示,今年為辛亥革命成功100年,也是天顯宮建宮兩百多年,經所供奉的主神「伍顯靈官大帝」聖示,並在政府的指導與贊助之下,以「關懷、祈福、擁抱幸福」為主軸,舉辦了這一項活動。包括來自全台各地宗教團體、陣頭,和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中國大陸的總計100個團體,為這一場以民俗嘉年華會形式表現的遶境祈福活動共襄盛舉。
每一個陣頭和神轎通過司禮台前的時候,由台上的大會司儀一一介紹,並且向台上神案行禮如儀一番,伍顯大帝聖尊的乩身則在側點頭答禮,充分展示大帝為信徒崇拜的威儀。
司禮台前成了各個陣頭,各自表達特色的「表演場」,引來眾多信眾的圍觀和讚嘆。場內時而鑼鼓震天,時而號角齊鳴,多數時間則是鞭炮聲不斷,只見火光四射,硝煙蔽日,炮屑堆聚得像紅色積雪,深及腳踝。
驚動四座,行動超猛的「黑虎將軍吃炮」…因為圍觀的人群,在鞭炮點燃之際立刻拔腿向後撤。
「什家將」,陰森的花臉,誇大的動作,伴隨叮噹作響的兵器,氣勢十分駭人。家將出巡,妖魔俯首,猛鬼讓路。常見的是八家將,什將的差別,猜想該就是八加二,編制大了,威力也大了吧!!
基隆港碼頭,平日是管制進入的,用這樣親近的角度來看基隆港,若非拜今天宗教百年文化季之賜,是不會有的。而它,竟然這樣美。
遶境,在台灣的民俗信仰中一直有著很深的意涵,類似神明代天巡狩,有趨吉避凶、護國安邦的意思。藉由神明的巡視,驅逐、收服、掃蕩惡煞,以消弭災禍,使境域之內清平安寧。今天,神明在入秋以來風雨經常的時節,給自己安排了一個晴朗的好天氣。
過去的廟會裡,大仙尪「哪吒三太子」並不是要角,時下因為電音三太子的興起而獨領風騷,本地廟會甚至非廟會場合最夯、最紅的,非三太子莫屬,從以往的單獨出遊,到現在的結隊而行。各陣頭的三太子造型、趣味、膚色各有不同,聚在一起幾乎可是「三太子聯合國」。
天顯宮,位在基隆市和平島龍仔嶺的山頂上,面對基隆港,俯瞰和平島西南角和正濱漁港,背山面水,景色極佳。龍仔嶺,或稱龍仔山、龍仔頂,從過去荷西時期到現在,一直都是扼守基隆港口的軍事要塞。
清朝中葉,有和平島的謝姓祖先從浙江寧海奉迎伍顯靈官大帝的金身到彭佳嶼,後來才移奉到和平島現址。天顯宮經歷時代變遷,從原本的木造屋逐漸改建成現有的規模。
伍顯大帝的信仰早在商周時代就已經開始了,相傳曾匡扶武王伐紂,功成歸隱山林修成正果。後於隋初,顯靈助隋文帝楊堅奠立帝基。宋末高宗康王南渡,後受迫於金兵,前受阻於大江,無計脫身之際,大帝顯聖以泥馬渡康王脫險而建立南宋,嗣由高宗敕封為「伍顯靈官大帝」,建廟以祀。經過宋、元及歷朝的發展,逐漸成為普遍的民間信仰。
各陣頭於基隆市區遶境後,沿中正路過和平橋,大約下午四點左右先後抵達天顯宮,接著準備謁廟和向伍顯大帝祝賀壽慶千秋。這是今天的祈福活動繼遶境之後,另一高潮。
長長的號角響起低沉的號音,意味著一天的祈福及謁廟祝壽活動即將暫告一段落。已經完成儀式的陣頭,陸續穿過夕陽照射下的天顯宮高聳山門,踏上回家的路程,從他們腳步的沉重看出來疲憊。但是,在一場跟隨自己信仰的朝聖盛會中不缺席,使每個人的內心是充實而喜悅的。
在這種情況下來到,多日之前想來而未來的天顯宮,是始料未及的事,也因此反讓我看到的更多,記錄的更多,收獲也更多。天色漸暗下來,回頭看看夕陽穿透厚厚雲層的縫隙,灑到龍仔嶺這個寫過四百年歷史的山巔上,不禁感受到一種千里之野旌旗飛揚的雄壯,和基隆港內水面反射的金光竟是如此陌生的景象。
花絮
神聖莊嚴的活動過程中,也偶會發現有趣的畫面。
是怎樣?? 在大街上換衣服麼?? 喔,不是,是走累了要換人啦!!
趁著謁廟之前的小小空檔,歇息一下。來,來這裡排排坐…!!
熱鬧總算結束,你累了嗎?? 讓我背著你走…
您,看完之後是否有些感想??
您,是否留下幾句話說說您的感想??
您,是否也願意在留言框上推一下讓別人也有感想??
感謝您的到訪...!!